本病從中醫理論分析可見4型,即肺陰虧虛型、陰虛火旺型、氣陰耗傷型、陰陽兩虛型。癆蟲侵蝕肺臟所引起的臨床表現,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等為主要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這些癥狀可出現于肺癆的各種類型,各癥可以間作,或相繼發生砭石,或同時兼見。但早期或病變輕微者常無明顯癥狀,有癥狀者均為病變活動時或病變較重。
一、肺陰虧虛
(一)癥狀
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干咳、痰少黏白、舌紅等為主要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太淵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中府及前胸、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2)定位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NO.I肋間隙。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太溪: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3)砭石刮拭順序 先砭石刮痧板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中府及前胸,然后刮前臂,重在太淵,較后刮下肢三陰交、足三里、太溪。
(4)砭石刮拭方法 補法。先砭石刮背部,從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內向外橫式刮,每一個肋間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強。雙上肢內側肺經、心包經、心經,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淵。較后重刮三陰交、足三里、太溪3穴,各30次,不出痧。
二、陰虛火旺
(一)癥狀
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咳嗆氣急,午后顴紅,五心煩熱等為主要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太淵及前臂、肺俞、中府及前胸、魚際、孔較至陰郄、太溪。
(2)定位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門穴下l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NO.I肋間隙。
魚際:在手拇指本節(NO.I掌指關節)后凹陷處,約當NO.I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孔較: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陰郄: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太溪: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3)砭石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胸中府,然后刮孔較至陰郄和整個魚際,較后刮太溪。
(4)砭石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相關鏈接:《刮痧的方法有哪些》)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重刮肺俞30次,出痧為度。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內向外橫向刮拭,每個肋間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強。后用刮痧板(相關鏈接:《泗濱砭石刮痧板》)角部從孔較刮至陰郄和整個魚際,30次,可不出痧。較后重刮太溪穴,30次,不出痧。
三、氣陰耗傷
(一)癥狀
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咳嗽無力、氣短聲低,自汗與盜汗并見,面色白光白等為主要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太淵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三陰交、足三里、膻中。 (2)定位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膻中:膻中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膻中,然后刮前臂重點太淵穴,較后刮下肢三陰交和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從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膻中穴,出痧為度。雙上肢內側肺經、心包經、心經,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淵。較后重刮三陰交、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四、陰陽兩虛
(一)癥狀
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咳嗽、咳逆喘息少氣,聲嘶或失音,面浮肢腫,大肉盡脫,男子滑精、陽痿,女子經少、經閉等為主要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太淵及前臂、肺俞至膏肓至。腎俞、關元至氣海、太溪、足三里。 (2)定位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關元: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人體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太溪: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3)砭石刮拭順序 先砭石刮痧板刮背部肺俞至膏肓、腎俞,再刮腹部關元至氣海,然后刮前臂及太淵,重在太淵,較后刮足三里、太溪。
(4)砭石刮拭方法 補法。先刮背部,用刮板角部從肺俞穴經膏肓穴一直到腎俞穴,應一次到位,中問不要停頓,出痧為度。然后刮腹部,從關元至氣海,由上至下,刮30次,出痧為度。之后刮雙上肢內側肺經、心包經、心經,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淵。較后重刮太溪、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五、病例
王某,女,63歲。因咳嗽2個月,咳血4天就診。病人無低熱及夜間盜汗癥狀。全身乏力,飲食二便正常。體檢:T36℃。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右肺呼吸音弱,未聞及干濕性噦音。X線胸片示:右下肺片狀致密陰影約4cm×5cm,邊緣不清。PPD實驗1∶2000,痰涂片未查到抗酸桿菌。入院后反復24小時痰查抗酸桿菌陰性。給予診斷性抗結核藥物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1個月。并取太淵及前臂、肺俞至膏肓至腎俞、關元至氣海、太溪、足三里予以對癥調理。1個月后,復查胸片肺部陰影消散。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肺癆 砭石刮痧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