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是經絡學說的主要內容。“十二經脈者,內屬于府藏,外絡于支節”,這概括說明了十二經脈的分布特點;內部,隸屬于臟腑,外部砭石,分布于軀體。手三陰聯系胸;手足三陽聯系頭,因而有“頭為諸陽之會”說;足三陰則聯系腹及胸。陽經分布較廣,大致情況是陽明行于身前,少陽行于身側,太陽行于身后,在頭部也是如此。
在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中凡遇肺系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如咳嗽、哮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癥,多采用上肢內側前緣刮法,疏通手太陰經脈。心系疾病,如胸悶、心悸、心絞痛等癥,砭術采用上肢內側拍法,振心陽,通心包。又如口苦、目黃、易怒、煩躁,頭側疼痛證候,砭術采用大腿外側風市拍法,以降膽火,頭側刮法,脅部滾法,小腿內側足厥陰振法,均為疏肝利膽之措施。若水腫、水濕停聚之癥,砭術采用下肢內側,少腹部振法,取足太陰經健脾,脾健運則水濕運化,水腫自然會消除。同時頭面、四肢腫脹者可在上肢外側正中實施砭術刮法,通過手少陽經疏通三焦,三焦主水液代謝。砭術中重要治法之一的百會、四神聰頭部守法,就是根據“頭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均通于頭的經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特點,達到益氣活血、通經助陽的目的。
下面是十二經脈與砭術調理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綱要表:
十二經脈適用證及操作手法
十二經脈 |
適 用 證 |
操作手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
手太陰肺經 |
鼻塞、流涕、咳嗽、哮喘、肺癰、肺痿、肺或氣管炎癥 |
循經劃法、叩法、刮法 |
手陽明大腸經 |
便秘、大腸熱盛、實泄、實熱咳喘、腹氣不通、腸炎、腸鳴 |
循經刮法、叩法;上臂段可施拍法,指段點壓 |
足陽明胃經 |
胃痛、食欲過盛、食積牙痛、口臭、胃感灼熱。泄瀉完谷不化、胃炎、胃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賁門及幽門疾患 |
胸腹段擦法、下肢段拍法、叩法,面部、項部守法 |
足太陰脾經 |
氣虛乏力,納呆、食少,浮腫濕聚,痰飲不化,梅核氣,面色萎黃,虛胖體質,婦女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糖尿病、高脂血癥 |
胸腹段熨法、振法,下肢段拍法、叩法、振法,足部劃法 |
手少陰心經 |
心悸怔忡、胸悶氣短、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神昏痰迷、心絞痛、癲癇、手足心冷汗 |
循經刮法,腋下點壓或守法 |
手太陽小腸經 |
尿赤、尿澀淋漓不盡,泌尿系感染,尿路結石,腎絞痛,肩周炎 |
循經劃法、刮法 |
足太陽膀胱經 |
頭痛、頭暈,肩背頸僵硬,頸椎病,腰椎病,膝關節不利,痿癥,痹癥 |
循經劃法、滾法、刮法、點壓、振法、叩法,下肢可施拍法 |
足少陰腎經 |
小便清長、夜尿,腰痛腰痠,下肢乏力,足冷,膝關節不利,足跟痛,五更泄,陽痿、早泄,婦女月經不調,不孕癥,更年期綜合征,小兒發育遲緩,脫發、白發、早衰,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牙周病,耳鳴、耳聾,頭暈空痛,記憶力減退 |
循經刮法、振法、叩法,足下滾法。腹部段熨法、守法 |
手厥陰心包經 |
高熱、神昏痰迷、小兒驚風,心悸、氣短、心煩、失眠,夜寐不安,溫病 |
循經拍法,指段刮法 |
手少陽三焦經 |
熱病、水液代謝紊亂 |
循經拍法,上肢大臂段拍法 |
足少陽膽經 |
口苦咽干,偏頭痛,頭暈、耳鳴、耳聾,目黃易怒,脅脹滿或痛,泛酸,膽汁返流 |
循經刮法,下肢段拍法 |
足厥陰肝經 |
胸痛易怒,頭暈眠花,目澀、流淚,屈光不正,婦女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臟躁癥,外陰瘙癢,睪丸腫痛 |
循經振法,叩法,脅部擦法,滾法,陰部守法 |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經脈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