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體炎大多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感染細菌或病毒所致,起病急,以咽痛為主要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伴有畏寒、發熱、頭痛等癥狀,是兒童和青少年的常見病。慢性扁桃體炎是由于急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所致,表現為咽部干燥砭石,有堵塞感,分泌物粘,不易咳出,口臭,其反復發作可誘發其他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如慢性腎炎、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等,因此須積極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患者平時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注意口腔衛生,及時調理附近組織的疾病,飲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煙酒,一旦本病成為誘發其他疾病的病灶,或有其他手術指征時則應考慮手術調理。
本病相當于中醫學“乳蛾”的范疇,急性扁桃體炎相當于“風熱乳蛾”,慢性扁桃體炎相當于“虛火乳蛾”。風熱乳蛾多因氣候驟變,寒熱失調,肺衛不固,致風熱邪毒乘虛從口鼻而從侵喉核,或因過食煙酒等,脾胃蘊熱,或因外感風熱失治,邪毒乘熱內傳肺胃,上灼喉核,發為本病;虛火乳蛾多因風熱乳蛾或溫病之后余毒未清,邪熱耗傷肺陰,或因素體陰虛,加之勞倦過度,腎陰虧損,虛火上炎,蒸喉核,發為本病。
砭石刮痧(相關鏈接:《刮痧的方法有哪些》)調理扁桃體發炎: (一)癥狀 初起為風熱外襲所致,其臨床表現特點為:咽部疼痛,逐漸加重,吞咽或咳嗽時疼痛加劇,伴發熱重,惡塞輕,頭痛口渴,咽喉疼痛劇烈,可放射至耳部或頸部,吞咽困難,有堵塞感,聲音嘶啞,扁桃體腫脹明顯,或有黃白色膿點,大便秘結,口干喜飲。
(二)調理方法
(1)選穴 大椎、曲池、合谷、天突、翳風、太溪。
放痧:內庭、少商、魚際
(2)定位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合谷:在手背,NO.I、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天突:位于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少商:在手拇指節距指甲角0.1寸(指寸)處。
魚際:在手拇指本節(NO.I掌指關節)后凹陷處,約當NO.I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翳風:在耳垂后,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
內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間縫紋端。
太溪: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3)砭石刮拭順序 先重刮頸部大椎,耳后翳風,刮頸前天突,然后刮前臂曲池,刮手部合谷,放痧少商、魚際,較后刮太溪,放痧內庭。
(4)砭石刮拭方法 補瀉兼施。先刮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后刮頸后翳風穴,用力宜輕容,出痧為度。胸部正中線,天突穴以角點刮 30次。然后刮上肢外側曲池穴和手部合谷穴,重刮,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少商、魚際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于針刺部位,經常規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人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較后重刮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在內庭穴以同法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放痧。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扁桃體發炎 嗓子疼 砭石刮痧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