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經刺激與神經體液反射
新砭石療法與一般針刺療法有相同或相似的作用(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原理砭石,即通過刺激感受器和神經末梢產生傳入神經沖動,經各種反射作用于中樞神經、內分泌腺、肌肉和微循環等,產生一定的調理作用。中樞反射可通過側抑制、下行性抑制等對痛覺傳入沖動進行抑制,緩解痛感。神經反射通過植物神經→平滑肌→內分泌腺,可促進某些激素的釋放,改善人體機體代謝的平衡。神經反射作用于外周肌肉,可加強肌肉的節律性收縮,推動肌間隙中體液的流動,體液的流動有利于營養物質的運輸和代謝物的清除。神經反射通過軸索反射→肥大細胞興奮→組織胺,使毛細血管擴張,濾出液增加,促進體液的流動。值得指出的是,砭石的神經刺激與針刺有所不同,砭石是將一定的力作用于組織,使組織中的壓覺感受器興奮,再轉化成神經信號,需一定的手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操作維持刺激;而針刺除了刺激感受器,還可通過損傷組織,產生損傷電位,進而引起神經沖動,其特點是無需手工操作便可維持一定的刺激;這是針刺比砭石方便的地方,但同時也帶來了危險和刺激范圍的局限。
二、推動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中的組織液流動
現代經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研究表明,循經路線上存在著一種低流阻的組織液通道,它是經絡實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所說的衛氣的運行通道。組織液通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學意義,它既是血液營養物質傳送到細胞的渠道,也是細胞代謝物回流到血液進而排出體外的首要通道。另外,組織液能否自由流動還決定了組織的硬度,流動性越好組織越柔軟,免疫物質的作用就越強,病毒細菌就越不容易在其中繁殖。因此,維持低流阻通道的暢通與組織液的流動是保持正常的細胞外生理環境,進而保持健康的首要條件。相反,絕大多數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的初始階段都與低流阻通道不通,組織液流動不暢有關,進而造成病菌容易繁殖的細胞外環境,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的現代科學闡釋。砭石調理的一個重要原理就是通過砭石對組織的直接推動力,產生對組織液的推動作用,使停滯的組織液流動起來。針刺療法的迎隨補瀉也是利用力的方向調節組織液的流動,但方向性和強度要遠遠低于砭石,而且只能作用于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不能作用于整條經脈,這可能是砭石療法的療效有時優于針刺的重要原因。
三、調整纖維性組織的排列
人體的纖維性組織包括肌纖維、致密結締組織組成的肌腱、神經、血管和細胞間質中一些大的、由膠原纖維等組成的結締組織束等。由于組織液流動不暢,組織液中的粘蛋白會堆積在組織纖維之間,造成纖維的粘連,形成皮下結節及條索狀物,后者反過來進一步妨礙組織液的流動,導致經絡阻滯。有些粘連發生在骨骼與肌肉肌腱之間,血管與肌肉之間等,并伴隨著骨質增生,血管壁變厚變硬等器質性變化;有時內臟性疾病會在體表一定部位找到上述的陽性病灶,而肌腱在骨骼上的附著點由于受力較大,很容易出現反復損傷與修復,形成斑痕,即通常所說的經筋病。通過推拿按摩以及小針刀、長針、員利針等方法消除這些陽性物可有效緩解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促進疾病的痊愈。但徒手操作比較費力,小針刀和長針有損傷,且痛苦較大,員利針的作用范圍有限。用砭石松解皮下結節具有無損、痛苦小、省力等優點。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石的旋法、擰法,可使某些纏繞粘連的纖維得以松解和順行排列。由于石質的圓潤,使用砭板的薄刃既可分解粘連的纖維,又不損傷皮膚。另外,人體對石頭有一種自然的親和性。實踐證明,砭石是一種不可替代的中醫外治工具。
四、遠紅外波的作用
新砭石療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使用了具有特殊物理性質的石料—泗濱浮石(泗濱砭石)制作砭具。經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檢測,泗濱砭具具有豐富的遠紅外電磁能量,其峰值波寬為8至16μm,比一般的紅外材料更遠,屬于長波紅外(IRC)。復旦大學經絡研究組較新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體穴位的紅外光譜在扣除了黑體本底光譜后,在2~2.5μm和15μm附近有兩個明顯的高峰,在15μm處達黑體的3~3.5倍,是一般熱致輻射所沒有的。由于泗濱浮石(泗濱砭石)在15μm處有較強的輻射,與人體穴位的紅外譜非常相似,因此,用它作溫法的效果要遠遠優于一般物質,同時,還誕生了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的一種新療法—感法,既通過人體自身熱量加熱泗濱浮石(泗濱砭石)制作的砭佩、砭扣等,使之產生遠紅外能量,作用于人體穴位或病灶。遠紅外電磁波的生物醫學作用已有很多專門的研究,如改善局部循環、促進局部滲出物的吸收、消腫、減輕肌張力、鎮痛和消炎等,從中醫的角度講,可溫助陽氣、活血化淤。另外,長波紅外的皮膚反射率低、散射少,具有較大的組織貫穿深度,可用于深部組織病變的調理。臨床觀察表明,電熱砭石調理儀(一種通過電子器件恒溫加熱的砭石)對深部組織的病變如腳后跟骨刺、骶骨痛等有很好的療效,深受患者的歡迎。
五、超聲波脈沖作用
檢測表明,用泗濱浮石(泗濱砭石)制作的砭具在和人體接觸摩擦時,可發出豐富的超聲波脈沖,其頻率為20~2000kHz,遠遠多于一般材料發出的超聲波脈沖。這一特性是泗濱砭具的又一特殊物理特性。超聲波可在液體中形成空泡既而消失的現象,稱為空化。超聲空化是一種有效的能量集聚方式,可在極小的體積內匯聚很大的能量密度。超聲波的另一種作用叫做沖流現象,即使溶液中的懸浮顆粒發生轉動和平移,極高頻(兆級)超聲波還具有熱效應。現代經絡研究表明,經脈的主體是一種富含體液的低流阻通道,當用泗濱砭具刮擦經脈時,經脈中的體液吸收超聲波后形成空化效應和沖流現象,使經脈中停滯的體液得以運動,體液中的各種分子得以振動與混合,各種必要的生物化學反應得以繼續。空泡崩潰時產生的沖擊波對血管中的微小血栓有溶解作用,可以活血化淤。另外,體液中含有許多來自細胞能量代謝的二氧化碳微泡,如果這些微泡不能及時通過循環系統或皮膚表面排走,就會改變局部體液的酸堿度,進而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超聲波形成的空化作用可使體液中的微小二氧化碳氣泡定向擴散而逐漸增大,較后通過循環系統和皮膚排出。實驗表明,用泗濱砭具刮擦經脈,可使循經的經皮二氧化碳釋放量(經皮膚排出的二氧化碳)顯著增加。由于飲食不當產生腹痛腹脹時,用泗濱浮石(泗濱砭石)制作的砭板刮擦腹部可大量排嗝,立刻止痛止脹,效如桴鼓,其原理可能是超聲波對腹中積氣的一種融合排出作用。超聲波還對脂肪顆粒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已有超聲波脂肪運動機面市,用于減肥,泗濱砭具則是一種天然的超聲波減肥工具。現代研究還表明,超聲波具有促進組織修復和使神經傳導速度加快等生物學效應,這些都是砭石超聲波療效的生物物理學基礎。
總之,新砭石療法的調理原理除了有少部分與針灸相同外,大部分原理與針灸有所不同,更區別于中藥和西醫療法,是一門獨立的醫術,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提出的砭石作用機理多數是在生物物理學基礎上的推理,目的在于指導砭石療法的實驗研究,其假說有待實驗驗證。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石 針刺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