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穴的主治范圍不僅有本經脈循行所過的四肢軀干、頭面五官病癥,也主治奇經八脈的有關病變,且為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所通奇經病癥(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的首選腧穴。如后溪主治脊柱強痛、角弓反張的督脈病變;公孫主治胸腹氣逆而拘急、氣上沖心的沖脈病變。
八脈交會穴既可以單獨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也可以配伍應用。臨床上將八穴分為四組,配成四對簡易處方。一個上肢穴配一個下肢穴砭石,為上下配穴的典型代表。陰經兩對按五行相生關系配伍,偏治五臟在里之疾;陽經兩對按同名經氣相應關系配伍,偏治頭面肢體在表之病。
【內關配公孫】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聯絡心包、三焦二經,調理三焦,宣上導下,穴通陰維脈。
公孫為足太陰脾之絡穴,聯絡脾、胃二經,調理脾胃、疏通腸道,穴通沖脈。二穴合于心、胸、胃。
使用砭錐尖部點壓二穴,可治胃痛、惡心、嘔吐、噯氣、返酸、呃逆、腹脹、腹痛、氣上沖心等癥。
【列缺配照海】
列缺為手太陰肺經之絡穴,屬肺絡大腸,系于咽喉,穴與任脈相通。照海屬足少陰腎經,通于陰 脈,腎經和陰 脈均與胸膈,肺系和咽喉相通。二穴合于胸膈、肺系、咽喉。使用砭石珠串在二穴施以守法,可治胸中滿悶、咳嗽氣喘、咽喉疼痛、聲音嘶啞或失音、梅核氣等。
【后溪配申脈】
后溪屬手太陽小腸經,與督脈相通。申脈屬足太陽膀胱經,通于陽 脈,二穴在體表均與眼、耳、頭項、肩胛、腰背等相連系。
使用砭錐尖部點刺二穴,或使用砭板弓背在二穴處施以刮法,可主治頭暈、頭痛、失眠、癲狂、癔病、神昏、抽搐、面癱、面肌痙攣等癥。因為二穴所在經脈均與督脈相連,通于腦,故對以上病癥有調理作用(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
【外關配足臨泣】
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絡穴,與陽維脈相通,陽維脈主一身之表。
足臨泣屬足少陽膽經,通于帶脈。
兩穴之經脈均連系于耳、偏頭、胸脅,故共同主治目外眥、偏頭、胸脅的病癥以及外感風邪引起的疾患。
外關部可使用砭尺施以拍法,足臨泣在足背部,可使用砭板尖尾進行點刺或撥法。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八脈交會穴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